来自鼓浪屿的最强音 厦门市音乐学校五通校区开办十周年 厦门市音乐学校走出鼓浪屿

时间:2024-05-17 16:46:54 来源:矫时慢物网

  第二届上音鼓浪屿音乐周举办庭院音乐会。自鼓周年(资料图/记者 林铭鸿 摄)

  昨日音乐周启动现场 ,浪屿乐学男中音与民族管弦乐演绎《灯火里的强音华人2登录【Aurl:www.8233066.com】送888元中国》。(记者 张奇辉 摄)

  厦门市音乐学校五通校区(音校 供图)

  厦门市音乐学校也是厦门校通校区厦门一张名片 。图为学生和英国教育代表团交流。市音(音校 供图)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佘峥)上海音乐学院又南下和厦门“约会”——昨天 ,开办第三届上海音乐学院(简称“上音”)鼓浪屿音乐周在厦门市音乐学校(简称“音校”)五通校区启动。自鼓周年

  今年音乐周启动仪式选择在音校五通校区  ,浪屿乐学是强音富有深意的——十年前 ,厦门市音乐学校走出鼓浪屿 ,厦门校通校区来到湖里区五通开疆拓土,市音开始“一校两区”的开办办学 。

  音校党委书记、自鼓周年校长谭筱英说,浪屿乐学现在回过头去看音校近十年的强音办学路 ,可以说 ,我们兑现了当初的承诺:把根留在鼓浪屿 ,与此同时 ,在新校区发展壮大的音校,又以更大力度反哺鼓浪屿乃至整个厦门音乐文化 。

  第三届上海音乐学院鼓浪屿音乐周昨天在厦门市音乐学校五通校区启动 ,远道而来的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廖昌永说:“我们把上音重量级活动搬来厦门。”

  上音鼓浪屿音乐周是2021年厦门市人民政府和上音签订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产物 ,始于2021年,每年举办一次 。

  本届音乐周从12月4日到8日,由上海音乐学院 、华人2登录【Aurl:www.8233066.com】送888元厦门市教育局  、鼓浪屿-万石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联合主办 ,厦门市音乐学校、上海音乐学院鼓浪屿音乐研究中心承办 。

  简而言之 ,在音乐周里,来自上音等各大音乐院校的艺术家将为厦门带来音乐会 、大师班、学术论坛及研讨会 、音乐赛事 、影像展映等。

  廖昌永昨天介绍,今年有三大亮点:

  一是 ,举办首届上音歌剧院鼓浪屿歌剧比赛 ,发掘歌剧新人。这是按照国际歌剧比赛规则举行的比赛 ,获奖者不仅能获得奖金 ,还能入选上音歌剧院歌剧演员储备计划,参与明年上音歌剧院的两部重要歌剧演出。

  二是 ,中国高等艺术院校民族声乐教学与理论研究论坛将走出上海,在厦门举办第二届论坛。届时,来自10所独立建制音乐学院,6所艺术学院以及综合性大学的二级学院的院长 、系主任都将云集厦门 ,研讨民族声乐人才培养核心问题,“这将是全国艺术院校音乐教育家的盛会” 。

  三是,将首次举行高雅音乐进校园活动,除了上音教授将在厦门市音乐学校举办大师班外 ,上音民乐系师生还将和音校民乐老师 ,共同走进厦门中小学,传播美育精神 。

  廖昌永还透露,今年还将继续在鼓浪屿举行庭院音乐会 ,为央视录制新年音乐会 。

  背景

  上音到厦门举办音乐周 音校是助攻手

  很多人很奇怪 ,上海音乐学院为何会千里迢迢到厦门举办音乐周?

  这源于厦门和上音签订的市校协议 ,不过  ,无论是上音和厦门的“牵手”,还是上音鼓浪屿音乐周的落地,背后的助攻手都是厦门市音乐学校。

  谭筱英说 ,音校从创办起 ,就和上音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上音前院长贺绿汀教授是厦门市音校首任名誉校长,音校首任校长郑石生来自上音 。贺绿汀是著名音乐家,他创作的《游击队歌》《牧童短笛》《摇篮曲》《四季歌》《天涯歌女》等,至今仍家喻户晓 。

  不太为外人所知的是,现在 ,音校五通校区有个贺绿汀广场 ,矗立着贺绿汀雕像,背后的石板刻着的,就是《牧童短笛》的曲谱。广场的音响系统,可以点播贺绿汀的几十首曲子 。

  廖昌永表示,厦门音校为上音输送一批又一批学生,是上音重要的生源基地。

  音校这十年

  十年前,厦门市音乐学校走出鼓浪屿 ,开办五通校区,走上“一校两区”办学道路 。

  现在往回看,音校走出鼓浪屿的十年,不仅把根留在鼓浪屿 ,又以更强实力反哺鼓浪屿音乐文化  ,而且,从某种角度看,音校还把原本是“音乐沙漠”的五通片区,变成一个“小鼓浪屿” 。

  一次选择

  实行“一校两区”办学 并非撤离鼓浪屿

  叶永庚是音乐学校前党委副书记,他至今仍记得音校决定在湖里五通建新校区时,曾经“荡起”的波澜。

  一些人很担忧 :1990年,音校诞生在鼓浪屿。没了音乐学校 ,鼓浪屿上就没有音乐的普及和人才的培养 ,音乐之岛将成为传说 。

  叶永庚说 ,当时音校面临的瓶颈是:在鼓浪屿办学已经“捉襟见肘”——鼓浪屿校区只有10亩的地 ,50米的跑道 ,原本学校招生规模是300多人,那时已经装了600多人。

  其次 ,音校最早的很多学生是鼓浪屿上的居民,随着居民的外迁,费时费力的轮渡让一批原本想上音校的厦门孩子望而却步,换句话说 ,虽然音校的学生人数没有明显下滑,但是 ,学校选择的生源余地却小了 。

  一方面是鼓浪屿的挽留 ,另一方面是学校发展需要更大空间,当时厦门市用智慧解决这一矛盾 :音校实行“一校两区”——音校保留鼓浪屿校区,同时在五通开设新校区。

  当时  ,市教育局还特别发表说明 ,音校不是“撤离”鼓浪屿,还会继续参与音乐文化建设 ,与此同时,新校区将有利于厦门扩大音乐学校特色品牌的影响和辐射范围 ,满足更多市民对音乐教育的需求 。

  一份守护

  鼓浪屿到处有行走的音乐会 音校是最大贡献者

  应该说 ,十年来 ,音校兑现了自己当年的承诺 ,把根留在鼓浪屿,现在 ,音校仍然是鼓浪屿音乐之魂的最坚定的守护者之一 。

  从物理形态看  ,音校目前是鼓浪屿上唯一一所全日制艺术特色学校 ,2021年 ,除了原来有的初中和中专  ,音校还复办小学。

  鼓浪屿上空长年累月飘着音符,音校是最大贡献者 。

  每个周末 ,在鼓浪屿钢琴码头、重点景区广场,从钢琴码头开始,到菽庄花园沿途 ,都有音校学生举办的小型音乐会,为了让音乐不断 ,学校还排了班 。不要小看这些街边音乐会,很多游客都是从这些“行走的音乐会”中来领略鼓浪屿的魅力 。

  不仅如此 ,午休时,音校鼓浪屿校区的学生也会把“练琴房”“搬”到中国唱片博物馆 、历史文化陈列馆 、汇丰银行公馆旧址等地,为游客弹钢琴 。

  鼓浪屿音乐厅有个“日不落”音乐会——经常有音乐会免费向游客开放 ,音校的师生是音乐会的最活跃分子——不少音乐会的演奏者都来自音校 。

  应该说 ,正是因为走出鼓浪屿,在更大办学空间壮大的音校,才能更好地投入鼓浪屿的音乐文化建设——如果没有足够的体量,现在音校助力鼓浪屿音乐文化所做的事 ,都无法完成 。

  谭筱英说  ,当初厦门市决定在鼓浪屿上创办一所音乐学校,就是为了让鼓浪屿的音乐(钢琴)文化精粹能够得到充分的传承和弘扬  ,我们牢记这个使命:守住鼓浪屿的音乐之魂 。

  一种新定义

  毫无音乐底子的孩子 也能参加合唱团

  十年前  ,音校还带着扩大音乐品牌的影响和辐射范围的使命,来到五通校区 。从现在看 ,她也做到了 。

  音校鼓浪屿校区占地10亩,五通校区130亩,可想而知,培养的学生数成倍增加——十年前在校生600多人 ,现在是3000多人。

  数字的背后是音校发生的蜕变,经过阵痛和探索 ,音校现在成为“厦门音校办学模式”——集音乐特色教育、普通义务教育 、中职专业教育、普高特长教育“四教”于一体的学校。

  3年前 ,音校举行30岁校庆,毕业生从世界各地发回感言:谢谢你 ,让世界拥有了这么多年轻的音乐家。不过 ,过去十年,音校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培养出了更多音乐家,更重要的是,音校面向普通学生,将音乐渗透到各学科教学和校内外活动中,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这是一个挑战——十年前,音校五通校区第一年招收的学生,85%是外来娃——新校区所在的社区,有一部分是城乡接合部 。这些孩子所处的家庭环境,使他们比较少接触到音乐。

  叶永庚说,我们当时提出:要让五通校区空气飘音符,花草会唱歌 。

  从新校区启用的那天 ,音校便决心在这片“沙漠”上撒播音乐的种子。早上进校园,迎接孩子们的是经典名曲;学校修建的校园小道 ,隐藏在路边的小音箱24小时播放的都是古典音乐。音校还在普通班组建合唱团 、舞蹈团和管乐团 ,把毫无音乐底子的孩子带入音乐世界 。

  音校普通班的学生经常很自豪:“我们动不动就去听音乐会”——音校每年举办的音乐会有上百场 ,音乐会的门票向普通班学生和家长倾斜 。

  谭筱英说 ,把音乐理解为阳春白雪 ,这其实是窄化了音乐 ,在同一片蓝天下的孩子,都应该受到艺术教育熏陶 ,培养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她认为,如果说鼓浪屿校区时代的音校 ,实行的是精致的艺术教育 ,音校用五通校区定义了一种新的艺术教育——办好家门口的音乐特色教育。

  一项工程

  建设校外“音乐社区” 邀请居民进校听音乐会

  在湖里五通校区开办后,音校还雄心勃勃地开始校外“音乐社区”的建设工程——除了家长 ,音校还邀请社区的居民到学校听音乐会 ,为的是让那些一辈子从未走进音乐厅的居民 ,感受音乐的美好  。

  不仅如此 ,音校和金山街道成立金山少年交响管乐团 ,吸纳辖区内五所学校学生参加,街道也从社区居民中招募乐团团员  ,由音校辅导。

  金山街道的工作人员说,过去这里是“音乐沙漠” ,现在乐声袅袅——一部分是租住在这里的音校专业学生在练习 ,另一部分是社区居民的孩子也开始学琴  。有人形容说 ,现在的五通是“小鼓浪屿” 。

  这位街道工作人员坚信 ,音乐完全有提升居民素养的功力——被音乐熏陶的人,会油然而生“我要优雅”的情感,久而久之,这会转化为他们的行动准则 。她认为,这些变化都是音校带来的。